九成居民不会合理用药 感冒药“叠加”有危险

2013-12-18 点击量:5397    设置字体大小:      

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具备包括合理用药在内基本医疗素养的居民比例仅为9.56%,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目前我国因不遵照医嘱或药物说明使用药物造成的肝损害已占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的近10%,严重的药物滥用还可导致急性肝坏死、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随着冬季来临,感冒患者人数增多,许多人喜欢去药店买药自己搭配着吃。专家提醒,在使用日常家庭药品如感冒药时,要当心感冒药混合服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治疗感冒要尽量只吃一种药,不可擅自搭配。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也发布了包括“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在内的十大合理用药核心信息。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姚宏文在12月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居民自我用药比例逐步上升,导致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冬季来临,气温下降,感冒患者人数增多,有许多人喜欢去药店买药自己搭配着吃。专家提醒,目前我国因不遵照医嘱或药物说明使用药物造成的肝损害已占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的近10%,严重的药物滥用还可导致急性肝坏死、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所以在使用日常家庭药品如感冒药时,绝对不能忽视其潜在威胁,尤其要当心感冒药混合服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危险性。

  卫计委发布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姚宏文介绍,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具备包括合理用药在内基本医疗素养的居民比例仅为9.56%,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2012年,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或事件报告120万余份。在全国合理用药网络知识竞赛中,只有6.3%的网友能够全部答对从试题库随机抽取的10道合理用药常识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的公众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被调查者最希望获得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

  而人民网近日发起的主题为规范用药的“微态度”调查也显示,逾六成网友未按疗程服药。在服药问题上,61%的网友一有好转就停药,并没有按照疗程服用;4.7%的网友没有好转立刻换药;仅有34.3%的网友会严格按照医嘱按疗程服用。调查还显示,购买非处方药时,26.5%的网友仅凭自我感觉,17.2%的网友会根据网上查询的结果购买,56.3%的网友表示会咨询药师后购买。

  为保证合理用药知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减少虚假、错误信息误导公众,结合公众在合理用药方面的主要误区,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包括“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在内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这十大核心信息包括: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2.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3. 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4.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5.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6.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7.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8.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9.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姚宏文说,大多数人家里都会有小药箱,公众往往在患病之后,根据既往的用药经验自行选择药品,这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希望广大公众能树立合理用药的意识,掌握选择药店、辨别真假药、储存药物、读药品说明书、特殊人群用药的禁忌等知识和技能,做到遵医嘱用药、不擅自用药和停药。

  感冒药不可随意“叠加”,滥用可致肝肾损伤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医院肝胆外科张红卫副教授说:“我们发现部分患者感冒后喜欢同时服用两种甚至更多的感冒药以追求快速痊愈,或自行增加服用剂量,殊不知这样做会导致某些药物成分被过量使用,造成肝功能损害、胃溃疡发作等毒副作用。”

  据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林江涛介绍,感冒药品种繁多,但成分大同小异。感冒药成分主要有四类:解热镇痛抗炎成分、镇咳成分、抗过敏成分和减充血剂成分。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成分有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布洛芬,能缓解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等症状;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的,主要用来缓解鼻塞;含氢溴酸右美沙芬成分的可镇咳;含扑尔敏、异丙嗪成分的,可缓解鼻咽和眼睛发痒、流涕、打喷嚏及流泪等。如速效伤风胶囊、白加黑感冒片、泰诺、康必得等都含有扑热息痛成分;康必得、康得、力克舒、感冒通等成分大体相似。

  林江涛说,如果将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就等于加大了药物剂量,进而加倍了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严重者会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治疗感冒要尽量只吃一种药,如果需要联合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搭配。如果病人无发热、肌肉痛、头疼等症状,不主张使用含解热镇痛药的抗感冒药,以免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另外,感冒后并发了细菌感染,可以考虑加入抗生素治疗,如果是病毒性感冒,服用抗生素无任何意义。

  安徽省立医院药剂科主任姜玲介绍,一些既治疗打喷嚏等过敏症状、又可以退热的复合型感冒药,如果滥用很可能诱发肾病甚至肾衰竭。特别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随意服用这些感冒药就可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等严重肾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全的儿童,一定要慎用。

  有不少人感冒还喜欢西药配合中成药使用,但专家提醒,吃药前一定要先区分寒热,否则用错中成药反而会使病情加重。风寒感冒可选正柴胡饮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风热感冒可选银翘解毒片、板蓝根颗粒等。

  专家特别指出,选择感冒药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按症状选药。如果只是发热,单用解热的感冒药就可以了;如果既有痰又流鼻涕,就需要选择有多种作用的药物了。二是必须按特殊病理状态选药。心脏病、高血压、甲亢患者应慎用含有伪麻黄碱的药品。心律失常患者,禁用含特非那丁成分的药品。青光眼患者,应慎用含苯海拉明成分的抗感冒药。

  大连市友谊医院呼吸内科孙丽丹主任提醒,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一般经5~7天可痊自愈。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可以选用,虽不能治愈感冒,但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所以感冒还是应该以对症处理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4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复方感冒药

  专家指出,感冒药不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药物,所有感冒药都只是用于缓解感冒伴随的发烧、流鼻涕等症状。一个药品里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并不推荐给4 岁以下儿童使用。

  因为大规模临床证据表明这类药不仅没多大作用,反倒容易带来更大风险。如果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吃这类复方感冒药的话,务必对症选择正规药厂生产的儿童剂型药品,而且要注意含同类有效成分的药品也不能重复服用。比如复方感冒药里通常含抗过敏成分,用于缓解流鼻涕症状,这类成分在一些感冒药里用的是氯苯那敏(俗称“扑尔敏”),但在另一些药里用的却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看上去是不同的药,但却属于同一类别的药,不能同时吃。还有,这两种成分都不能再同时与其他抗过敏药一起吃,包括赛庚啶、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氯马斯汀等。

  有关调查显示,在小儿感冒药的选择上,44.04%家长偏向于使用中成药,很多人都认为中药比西药毒副作用少。其实中成药也会有副作用,只不过多数没有在药品说明书里标注而已。另外,有一些中药,拿到的药品上市许可证虽是中药的批准文号,但它配方里却可能含有西药的成分,对这类药尤其要当心。如果同时给孩子服用含这两种成分的其他感冒药的话,容易因药物过量中毒。

  在2012 年5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下发了通知,要求所有含有金刚烷胺的复方感冒药禁止用于1 岁以下的婴儿,理由是这些药在这一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不确定。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副主任李宏教授指出,一些家长在应对小儿感冒时偏重“疗效”,孩子一感冒即给孩子用抗生素。事实上,小儿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非由细菌感染引起。目前使用的各种抗生素,只对特定的细菌起作用,对病毒没有作用。盲目使用抗生素则有可能会造成抗生素滥用,引起种种不良反应。为此,李主任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切勿在小儿感冒早期就使用抗生素。

  李宏教授建议,孩子感冒选择中药还是西药,还是得根据孩子的体质和病情,对症治疗。如果孩子病情比较急,可以使用西药快速制止病情蔓延,例如退烧的药品有氨酚黄那敏、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如果选用中成药时,要特别慎重。如果孩子是风热感冒,要选清凉解表的药,例如热毒清、银翘散等;如果是风寒感冒,这时就不能使用清凉的药物,可以让孩子多吃姜、葱等热物,多喝点热姜水或者用姜水泡脚。(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