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 早康复 受益多

2011-01-28 点击量:4631    设置字体大小:      

现代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一项内容,是对病、伤、残患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与手术疗法、药物疗法等同步进行,是促进病、伤、残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新的治疗技术。目的是使病、伤、残者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

中风病康复特别注重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往人们总会认为脑血管病患者只有到了恢复期,才可以考虑进行康复治疗。这种错误的观点,使得很多病人本应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却出现了难以纠正的后遗症,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使生活质量下降。对中风病患者而言,只要渡过危险期,进行常规医疗观察四十八小时后,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一步恶化,即可进行康复治疗。通过早期康复治疗,不仅可促进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最大程度的防止瘫痪肢体的痉挛、僵硬、强直,防治卧床引起的压疮、坠积性或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会大大增强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在发病一周内大都可以采用康复措施。总之,对患者开展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目的是为恢复期功能训练作准备,使患者尽快从被动活动开始,通过自助的活动过渡到主动的康复训练程序上来,具体康复措施如下:

1、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

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中,正确体位能预防和减轻偏瘫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如上肢屈曲并肩胛带后缩,下肢伸展伴髋关节外旋。因此,在床上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

①患侧卧时,使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该体位可以增加患侧感觉输入,牵拉整个偏瘫侧肢体,有助防治痉挛;

②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支撑枕上,髋关节自然屈曲,足不要内翻;

③仰卧位,因受颈紧张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较强,也容易引起骶尾部、足跟外侧或外踝部发生压疮,因此,脑卒中病人应以侧卧位为主。必须采取仰卧位时,患臂应放在体旁的枕上,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支撑枕,使骨盆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撑反射加重足下垂。

应避免半卧位,因该体位的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

2、被动活动关节

对昏迷或完全偏瘫的病人,应作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以利于防治关节挛缩和变形。活动顺序应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活动幅度应由小逐渐至全范围,避免粗暴而造成软组织损伤,要多做一些抗痉挛的模式的活动,如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腕背伸,指伸展,伸髋,屈膝,踝背伸等。

3、床上活动

早期床上运动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尽早作使患者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的康复训练。

①上肢自助被动运动:双手叉握,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之上(Bobath握手),利用健侧上肢进行患侧上肢的被动活动。注意肘关节要充分伸展,肩关节前屈。也可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作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屈、上举运动。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多用于维持肩关节的活动度及抑制痉挛。

②翻身训练: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并可促进全身反应和肢体活动,对患者十分重要。开始应以被动为主,待患者掌握翻身动作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向健侧翻身时,取Bobath握手,伸展肘关节,肩关节90°屈曲位,头转向健侧。由双上肢、肩部带动躯干翻向健侧,随后旋转骨盆,带动下肢翻向健侧。治疗师对患侧下肢可给予最小限度的辅助。向患侧翻身时,取Bobath握手,伸展肘关节,肩关节90°屈曲位,头转向患侧;健侧下肢屈曲,脚支撑床面并配合健侧上肢,借助惯性,翻向患侧。治疗师在患侧膝部给予辅助,并注意保护患侧肩关节。

③桥式运动: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伸髋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此姿势并酌情持续5-10秒钟。

④侧方移动:仰卧位,先做桥式运动,然后再向左或右侧移动臀部,待臀部放至床面后,分别移动肩部、头部,最后调整全身姿势。

4、物理因子治疗

常用的有局部的机械性刺激、功能性电刺激、和局部空气压力治疗,这些可使瘫痪肢体肌肉通过被动引发的收缩与放松逐步改善其张力。

通过采取以上治疗措施,积极做好早期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痉挛,改善和提高患者整体愈后生活质量,为恢复期康复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我们提出:早期康复治疗有益于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治疗应及早进行。

上一条 下一条